传媒与设计学院成功举办“设计美的超功利之美”专题讲座

发布者:传媒与设计学院发布时间:2024-12-07浏览次数:14


126日下午14:00,传媒与设计学院在A-214教室迎来一场学术盛宴——“设计美的超功利之美”主题讲座,主讲人为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的周韧博士。周韧教授身兼数职,不仅是新闻与传播硕士点负责人,还出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多个专委会的重要职位,兼任多本专业刊物编委,学术造诣深厚,成果斐然。参加讲座的有传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副书记沈九美,名师工作室客座教授沈俊杰,以及各专业的师生代表活动由沈九美主持,两校区线上线下同时开展

讲座开场,周教授聚焦当下学术出版态势,点明C刊选文偏好宏大论题,借此引出“设计美学的超功利性”核心议题,他阐述,此论题萌生于对设计美学概念争议的思索,如部分学者因设计的功利导向质疑“设计美学”名称合理性,周教授则以东西方美学溯源及康德审美四原则为基础深入剖析。点明传统观念里,艺术美重理念、设计美重功利,二者以此区分。随即话锋一转,用前沿研究成果刷新大家认知:设计美中同样蕴含超功利性审美,它超脱物质实用目的,悄然隐匿于设计全程及受众审美活动里,与功能美紧密相依,互为表里。

为让抽象理论具象化,周教授列举大量经典设计案例,从简约灵动的家居单品,到风格独特的文创周边,直观呈现超功利性设计之美,如何在满足功能需求同时,触动人心、引发情感共鸣,实现功能美向超功利美的巧妙“嬗变”。在探讨超功利性之美时,周教授指出其为审美非功利性于现实的展现形式。借古代彩陶、画框艺术等案例,说明艺术与设计在现实中相互渗透、难分彼此,艺术创作有设计考量,设计作品具艺术追求,二者于精神层面有共通超功利性追求,且以酒杯设计东西方对比及马斯韦伯理论,诠释从功能主义迈向超功利主义审美的演变逻辑。

谈及设计与艺术转换,周教授以埃舍尔、杜尚、安迪·沃霍尔作品为证,表明设计艺术边界模糊可变。像埃舍尔作品在美术史与设计领域地位迥异,杜尚“泉”、安迪·沃霍尔“布里洛盒子”经语境转换实现艺术升华,彰显超功利主义设计美学特质,体现设计艺术二元融合与自由转换可能,如纸扎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艺术属性的转变及汉画像石功能演变亦为有力支撑。这现象恰彰显设计与艺术相互渗透、转化的微妙关系,引得台下师生频频点头,沉浸思索。

互动环节,针对作品评审、AI冲击、科研选题等提问,周教授妙语连珠。他强调竞赛作品系列化、创意简洁的重要性;点明AI虽冲击设计行业致人员精简,但设计师可借掌握AI技术提升竞争力;建议科研从讲座学习、学术争鸣、会议交流中寻灵感,以独特视角挖掘小众理论空白,构建学术观点。

此次讲座不仅明晰设计美学超功利性内涵,更打通设计与艺术理论实践隔阂,为师生提供前沿学术视野与实践指引,有力推动设计美学在学界业界的探索发展,在学术交流征程中留下深刻印记,为设计领域创新注入强劲动力,拓宽传媒与设计学院师生的专业视野,为后续教学、学习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学院学术探索迈向更高峰。